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让地方特色音乐借力高飞

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便捷高效。可供选择的“文化大餐”日益庞杂,对地方特色音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流行音乐受其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等特点备受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便捷高效。可供选择的“文化大餐”日益庞杂,对地方特色音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流行音乐受其结构短小、通俗易懂等特点备受追捧,它的兴起让人们对地方特色音乐更加敬而远之,致使地方特色音乐与我们渐行渐远,有的濒临失传,作为音乐老师应该做点啥?如何才能让地方特色音乐再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呢?以下是本人的拙见,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精品佳作,重温经典

我市汉剧团在八十年代末被迫解散,这批骨干有的被分流、有的离世,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已所剩无几。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聘请老艺术家培养爱岗敬业,乐业善思的骨干培训队伍。其次,要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多出精品,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作出紧跟时代步伐和脉搏的作品。将经典佳作制成MV 音频等,利用地域名人的效应加大宣传;在地方电视台将优秀作品滚动播放或推出“每日一歌”专栏;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推送,让这些作品在不经意间深入人心。同时,将普及的主阵地下放至学校,让地方特色音乐根植在学生的心田,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了解地方特色音乐,文化部门以及学校利用传统节日举办自下而上的“汉调二黄”、“旬阳民歌”主题歌舞比赛,带动更多人参与。长此以往地方特色音乐定会再度升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近期,由地方文艺创作者姜华作词、张旬平作曲、袁龙龙演唱的歌曲《两掺面》走红网络,一经推出迅速被关注,此曲采用方言说唱形式配以地方标志性建筑及自然景观,酣畅淋漓的演绎了旬阳人对家乡饭——两掺面的挚爱之情。一时间一座城因一首歌而被感动着、温暖着。像这种具有时代气息又贴近生活的作品怎能不被人们所喜爱和传唱的呢?

二、多觉刺激,激发兴趣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地方特色音乐要想真正的发扬光大还得依托学校、依托课堂、依托教师。仅凭一本书、一台琴、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日趋开阔的视野了。地方特色音乐因其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学生既亲切又陌生。如何消除陌生感呢?这时候信息技术就能充分展示它的魅力了,它集声、光、色、影于一体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生动、形象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多彩的乡音”时,将由本人导演,学生演唱并在宋家岭、灵岩寺、汉水边取景,由信息老师精心制作的旬阳民歌MV《太极城 我可爱的家》和《小军号》播放给学生。精美的画面,深情地演唱,紧紧地吸引着他们,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身边,它触手可得且都来源于生活。鬼斧神工的太极城、气势如虹的天门山、婀娜多姿的南阳山、古香古色的蜀河古镇,真可谓:“世事皆入调,见景意交融”。让身边的美景趣事都成为孩子们的骄傲和自豪,从而体会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相信亲切感和自豪感会不言而喻。歌声自然会更甜美,更婉转。

三、完美融合,大放异彩

汉剧又名汉调二黄作为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它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靠一代又一代口传身授。如何让那精美的妆容、美轮美奂的道具、风格迥异的角色及他们的一笑一颦都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呢?这就需要媒介手段的介入与融合。如在学习“京腔京韵”主题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汉调二黄纳入教材中,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国粹京剧,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国粹的鼻祖”。内容上结合之后,将录制好的优秀剧目和经典唱段通过广播、网络、课件等运用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历史对接,与时空及人物对话。在接触汉调二黄时,让学生欣赏由本土籍词曲作家创作,安康籍陈俊华(东方歌舞团歌唱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汉水游女》视频。特别是外国人演唱的合唱部分,学生惊愕的表情告诉我,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情不自禁的说:哇!外国人唱的还真是字正腔圆?没想到汉调二黄这么有魅力,我们也要学……此刻无需老师过多的引导和描述,骄傲和自豪感悄然涌上学生心头。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直观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引发他们多觉联动,既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兴趣和求知欲望被瞬间点燃。

文章来源:《电脑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nyxxjs.cn/qikandaodu/2021/0318/1039.html



上一篇:关于舞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索
下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电脑与信息技术投稿 | 电脑与信息技术编辑部| 电脑与信息技术版面费 | 电脑与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电脑与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脑与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